前言
前幾天一直被《幸福房屋事件簿》的片段洗腦,被片段中的上斡旋、斡旋金勾起好奇心,開始思考斡旋這個買房專有名詞是什麼意思?斡旋到底是什麼?本篇將介紹斡旋的基本知識,讓你買房談價更順利!
斡旋金是什麼?是訂金嗎?
「斡旋」簡單來說就是協調價格的過程,因為談價過程還不算成立交易約定,所以需要用物品來表現購買意向、保障雙方權益,「斡旋金」就是其中一種方式,讓仲介在限定的時間內,與賣家協調出價。
那斡旋金和訂金一樣嗎?常會有許多人搞混兩者的關係,斡旋金在斡旋階段時稱為斡旋金,如果斡旋成功,確認雙方的購買意願,「斡旋金」就會轉為「訂金」,從「談價金」變成「約訂金」的概念。
訂金、定金差別在哪裡?
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定與訂的差異,別急這不是廢話,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,「訂」包含約定後立下的意思,多指雙方訂下的約定;而「定」則有定下的含義,有確切、不改變的意思。
簡單來說「定金」如果要反悔,就需要支付違約金,「訂金」則有約定的作用,可以事後要回;不過「定」跟「訂」還是有許多人會錯誤使用,最終還是要依照合約或約定書上的敘述,來確定雙方的意願為何。
斡旋可以後悔嗎?斡旋金可以退還嗎?
如果我已經下斡旋了可以反悔嗎?常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,也有許多糾紛是由此引起的。
斡旋金是由仲介進行傳遞的,如果斡旋金的還沒傳達到賣家那邊,是可以通知仲介反悔的;但在斡旋金已經交到賣家手上,且已經回覆賣的意願,斡旋金就已經轉為「定金」,這時如果要反悔,就會需要支付違約金。
一定要下斡旋才可以議價嗎?
看到這邊大家一定會想,我一定要下斡旋才可以議價嗎?有沒有不需要付出金錢的議價方式?答案是有的!就是使用「要約書」。
要約書是什麼?
要約書和斡旋金一樣都可以表達買方的意願,不過跟斡旋金有些差別,斡旋金待雙方確認後,可以轉變為訂金;而要約書在確認雙方購買意向後,會變成購買意向的證明,需約定簽約時間,兩者都能達到購買意向和保障雙方權益的作用。
斡旋金交出去後,反悔會罰錢嗎?
前面有提到如果下斡旋後反悔,對雙方來說就是約定破局,斡旋金就會變成違約金,那許多人就會想:「我這樣是不是用要約書就不用罰錢了」,這次錯誤的觀念喔!
要約書上面同樣也會設定違約金,通常為買賣總價款3%,如果談判破局還是要支付違約金,相比斡旋金來說好幾倍呢!所以在表達購買意願之前,記得全面的確認房屋資訊、思考自己的購買意願,在做決定才是最安全的做法喔!
斡旋金要給多少?
有許多仲介會說斡旋金越多,成交的成功率就越高,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正確;剛剛有提到斡旋金的作用是「避免雙方反悔」,而且最後賣家確定要賣,斡旋金也會轉為定金的形式扣在房價內,所以金額多寡適合最重要。
建議斡旋金的設定在總價的1%~3%之間,太少無法保障賣家的權益,太多買家可能還會再多猶豫一陣子呢。
談房價的心理戰技巧!
買房子就像我們在買菜一樣(雖然價格差很多),會包含市場行情、賣家心理價和我們心中的房屋價值,好好運用這3點,就比較有機會談到希望的價格。
舉個例子,如果我心中預期的價格為80萬,而屋主刊登的價格為90萬,為了達到我們的預期當然不能一開始就把80萬喊出來,畢竟屋主只會往上加,這時我們就要喊出比預期低一些,大概在70~75萬之間,但這時要注意市場的行情價,如果市場價大約都落在75萬好了,喊出70萬就會讓屋主認為你是來亂的,可能就會取消交易;所以在喊價時除了參考心中的價格,也要對照市價做標準,在最低預期下和賣家慢慢還價,就比較也可能買到自己預想中的價格喔!
結語
看完以上內容,你是否對斡旋有更多的了解了呢?買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,每個細節可都要特別注意,除了合約、法律、交易的事項外,房屋狀態在買房前也要特別注意喔!